-
青海“一号水利工程”引大济湟工程全面竣工
记者从青海省水利厅获悉,6月29日,引大济湟工程最后一个子项目北干渠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青海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引大济湟工程历经29年建设,完成全面竣工验收并投入运行。引大济湟工程从大通河引水,穿越达坂山进入湟水流域,南北贯通大通河、湟水两大流域,东西联通西宁、海东两市水脉,是青海建设规模最大...
2025-06-30
-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6月份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超过10亿亩,耕地灌溉面积发展到10.8亿多亩,显著增强了农业生产的抗旱防涝减灾能力。截至去年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同时,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将于7月下达。发布会指出...
2025-06-27
-
河南汝南:厚植“三农”发展沃土 绘就乡村新画卷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河南省汝南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持不懈夯实“三农”基础,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据了解,2024年,汝南县全年粮食总产量16.8亿斤,同比增长4%;新增家庭农场77家,新建...
2025-06-25
-
水肥一体化提单产 | 渭北旱塬集雨蓄水补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
一、技术概述渭北旱塬地跨陕西省渭南、咸阳、宝鸡、铜川、延安5个地市,年降雨量550毫米左右,冬、春、伏旱易发生,是关中地区的“旱腰带”。渭北旱塬集雨蓄水补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集成了沟塘集雨、水窖/水池蓄水、冬小麦基肥分层条施、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有效解决冬小麦生长季阶段干旱严重制约单产提升的问题。...
2025-06-23
-
山东省禹城市梁家镇:金“蒜”盘响彻全国
眼下,山东省禹城市梁家镇1万亩大蒜已收获完毕,进入晾晒环节。今年,梁家镇特邀国家和省级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实地进行技术指导,并针对目前面临的发展瓶颈,指明了攻关方向。在科技力量和先进经营理念的加持下,梁家镇通过推广引进新品种、提升产业附加值、构建“产供销储加”一体化体系,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带动...
2025-06-20
-
水肥一体化提单产 | 河西灌区制种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
一、技术概述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是当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最佳技术。水肥一体化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及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与灌溉水一起配兑成肥液,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把水分、养分定时...
2025-06-18
-
水肥一体化提单产 | 北方农牧交错区春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
一、技术概述该技术模式以水肥一体化为核心,配套合理密植等技术,旨在解决北方农牧交错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的问题,促进该地区高效利用光温资源,进一步提高春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春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实现亩收获穗数5500~6000穗,穗粒数600~700粒,千粒重330~350克,单穗粒重170~200克,亩产1000~1200千克,亩产提高...
2025-06-16
-
为高标准农田插上“智慧的翅膀”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各地开始探索数字技术和智能装备、农田建设的融合应用。在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基础上,部分建设成效突出的高标准农田正以渐进式、探索性的姿态,率先迈出智慧化转型步伐,走出了一条从基础建设向智能升级的梯进式发展之路。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命根子。建设高标准农田是...
2025-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