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首页>>新闻资讯>>行业动态

陕西三原: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日期:2023-08-07 09:45:07

近年来,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将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民稳步增收。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五管齐下,多措并举,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全力打造乡村振兴三原样板。

持续壮大产业 推进共同富裕

走进大程镇苟家村,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绿意盎然的农业产业园映入眼帘,沙地变园林,荒原变产业园,苟家村的发展变化让人动容。

“以前我们这又旱又干,种啥啥不成,这几年又引水又种树又建产业园,环境变好了不说,赚着钱都能捎带着照顾家里。”苟家村村民赵田开心地说。

近年来,苟家村紧扣“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目标,以培植绿色生态产业等为发力点,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促进农业产值增效,大力投资建设现代化养羊场、养猪场、茶叶加工厂等,同时发展林下养殖。赵田所说的产业园就是林溪现代农业产业园,它是苟家村村两委依托“旱腰带”治理项目打造的生态园区。自建成至今十余年来,产业园始终坚持生态治理与特色产业发展并重,引入抗旱耐寒的苗木花卉,并采用先进的滴管灌溉技术培养,不仅将原来村里沙尘肆虐的恶劣环境变成了现在苗木汇集、一派生机的旱地园林,还将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旱腰带”打造成了全村创业致富的“金腰带”,同时解决了全村65名群众就业问题,给村民提供了很多便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建强基层组织堡垒的关键,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着力点”。近年来,三原县坚持将乡村产业发展放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持续加大乡村产业投资力度,高效使用财政衔接资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已培育出“西望良品”“硒地农仓”等农产品特色品牌,“三原蓼花糖”“三原小磨香油”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汇聚人才力量 助力乡村建设

“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普罗旺斯在种植过程中棚内温度不能太高,尤其是晚上,要不然容易落花。”农技专家张少儒在三原县城关街道办麦刘村的百亩果蔬示范园为群众讲解普罗旺斯种植技巧。

为了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麦刘村采取“党支部引领+村集体经营+村民土地入股+大户反租经营+贫困户经营就业”模式,于2020年3月建成了现代农业百亩果蔬示范园。为了确保落地效果达到最好,示范园由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经营,还专门聘请回乡“土专家”、农技师张少儒进行技术指导、制定种植计划,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收益达到最高。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自脱贫攻坚以来,三原县就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仅要借助外力,把外来人才留得住,更要激发内生动力,主动发掘,充实乡村振兴队伍“人才库”。以“营造氛围、优化体系、完善机制”为抓手,鼓励支持有能力、有意愿的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兴办实业、带动就业,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扎根田野、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2023年上半年全县先后开展就业、创业、社保、劳动关系等志愿服务宣传5场,新增城镇就业2304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615万元,涌现出了一批以一合恒业专业合作社孙健、五四村电商达人王博等为代表的返乡创业先进人物,奏响了乡村振兴华美乐章。

繁荣乡村文化 提升乡风文明

“锣鼓敲得越响亮,日子过得越红火,咱们快去看看,咱们的锣鼓队!”伴随着锣鼓咚咚的声响,荆中村王大妈开心一边小跑一边开心地说道。

以文化引领文明,以文明推动发展,以发展促进和谐,三原县大程镇荆中村锣鼓表演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靠着世代传承,锣鼓文化得以保存。通过组建锣鼓志愿服务队,积极传播新风尚,由党员干部带头,红白事用“小锣鼓”代替“吹鼓手”、代替“鞭炮齐鸣”,操办一次红白事可以节省几千元。从乡邻间自发的软服务变成倡导文明新风的硬规矩,谁家有事情、有需要,锣鼓志愿服务队就上门提供服务。在破除陈规旧习、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乡村文明使者。

近年来,三原县深入贯彻文化振兴战略工作部署,强化设施建设,挖掘文化资源,振兴乡村文化。持续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目前全县已形成“15分钟城区文化圈”和“20分钟农村文化圈”。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今年以来各镇办开展各类文体活动70场,举办各类培训110次。持续培育提升文化人才队伍,推进文化馆(站)资源服务向村延伸,打通公共文化服务农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家风家训和乡贤作用,建成家风家训馆2家,获评全国文明家庭2组、中国好人1人,探索形成了西阳镇“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好讲”、陵前镇“白鹿原议事会”等一批乡风文明三原模式。

扮靓生态底色 建设美丽乡村

“这几年我们陆续干了绿化美化、清洁取暖、厕所改造等好几件事,就想让我们村换个样子。现在环境变好了,连邻里纠纷都少了好多呢。”渠家村村主任陈永锋高兴地说道。

渠家村位于三原县陂西镇以西2公里处,三陂公路穿村而过,泾惠四支八九斗覆盖全村耕地面积,目前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完善。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渠家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累计投资134万元整修村内排水,投资96万元新建活动阵地以及配套设施,投资200余万元实施人饮及排水设施改造,投资400余万元修建文体活动场所塑胶跑道、篮球场并对村内6000米主干道进行美化绿化改造。通过“大广播+小喇叭”宣传,发动群众参与清理门前“三堆六乱”,群众参与热情高,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有24户家庭都被评为了“最美庭院”。

近年来,三原县以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强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以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率先在全市开展农村“三堆六乱”专项整治攻坚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部市场化运营,新兴镇被评为全省镇域生活垃圾治理试点镇,陵前镇大寨村入选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改厕经验获农业农村部高度认可。以推动绿色发展为导向,把绿色作底色、把生态当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成功打造柏社地窖、东里客厅、天齐露营基地等精品乡村旅游目的地,“产业+文旅”附加值不断提升。

建强基层组织 实现治理有效

“这雨下得很急很猛,赶紧查看一下附近围墙,多留神,千万不要伤了群众。”三原县东寨村党支部书记周兴哲在防汛一线协调工作,他也是“五级”网格管理模式中的一级网格员。

西阳镇东寨村位于三原县城东部,辖9个村民小组,634户3031人。为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化零距离服务,东寨村立足实际需求,在基层社会治理探索中,形成了囊括街巷长31人、户长54人、党员34人的“村为网、组为格,街巷为线,中心户长为点”的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新模式——“五级”网格管理模式,即:一级网格员,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二级网格员,“两委”班子成员;三级网格员,村民小组长;四级网格员,村民代表推选的街巷长;五级网格员,村民推选的中心户长。以“五级网格”为载体,充分发挥网格内支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真正把社会治理网格打造成为发现风险、解决问题的第一阵地,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

 乡村治,社会安,国家稳。乡村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三原县依托“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厚植党建核心,织密网格体系,聚焦全域覆盖,建强服务链条,不断创新、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制度体系、组织体系、联动体系,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筑牢了坚实根基。

                                                                 文章转自网络,若有侵权必删。


24小时免费咨询:1838016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