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定边县:全面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日期:2024-01-09 09:19:08
2023年以来,陕西省定边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抓产业、促就业、稳发展,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扛牢主体责任,锚定目标,推动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
全县适时调整县巩衔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建立县级领导包乡联村机制,调整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专班,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2023年以来,坚持和完善“一周一计划、一月一推进、一季度一点评、半年一小结、全年一总结”工作思路。建立“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关于巩衔工作的最新指示和要求。践行“四个三”机制,省市巩衔工作会后第一时间召开县级会议推动工作落实,对中省市反馈各项问题清单,第一时间安排部署、整改销号。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分别专题研究巩衔工作10次、8次,县巩衔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6次,召开巩衔工作推进会议8次。在每月召开的全县月度现场会上,专题安排部署巩衔工作;每季度点评巩衔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确保巩衔各项工作压茬推进。印发《2023年度乡村振兴工作要点》《巩固衔接政策一览表》《乡村建设行动方案》《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试行)》《定边县巩衔重点工作督帮工作方案》等一揽子指导文件和制度举措,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强基固本,精准发力,全力巩固脱贫成果稳增收
监测和帮扶一起抓,守牢防返贫底线。2023年全县通过实地入户、短信微信及公告栏等宣传方式对所有农户发放政策申报“明白纸”和监测对象发放享受政策“明白纸”全覆盖。扎实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发挥部门预警职能,下发任务提示书10次,反馈预警信息累计7848条,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对于新纳入监测对象,及时落实帮扶措施。
产业和就业一起抓,增强内生动力。在改革过程中,定边县丰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形成“资产经营型”“土地运营型”“产业带动型”“物业租赁型”“服务创收型”“利润分红型”“收益分配型”“生态效益型”等八种发展模式,盘活旧宅基地,改建学校等旧有设施,整合零散土地,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建立湖羊养殖场40个,探索发展生猪代养、羊子代养,引入龙头企业种植中药材,发展设施蔬菜、生态蛋禽养殖、休闲观光农业、节水灌溉农业等,白湾子村、樊学村、郑圈村等16个村的资金入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定边县杨井镇阳湾村为旱作农业区,过去以散户传统耕作为主,种植规模小,机械耕作率低,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仍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村党支部积极谋划,找寻出路。村党支部引导合作社充分利用当地海拔高、光照强等自然条件,积极发展中草药种植和湖羊养殖项目,合作社雇佣当地村民,增加农户务工收入,形成种养结合的区域养殖良性循环,全村强化农民主体,整合全村资源,成立阳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吸纳全体村民为股民,申请财政注入30万元集体经济启动资金及30万元后续扶持资金,铺开发展村集体经济致富路。目前,分红已覆盖全村480户1853人,共计分红金额101.9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2016年增幅超过73.6%。
在拓宽稳岗服务,促进就业创业方面,全县2023年脱贫人口转移就业1116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3.6%。先后开展春风行动暨苏陕劳务协作、“深化劳务协作、助力乡村振兴”盐环定前4县(旗)、“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等招聘活动;发布就业岗位信息800多条,发放就业帮扶政策宣传材料7000余份;组织开展培训班48次,培训劳动力2087人;加强苏陕劳务协作,输送劳动力35名;帮助176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建成社区工厂和就业帮扶基地10家,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231人。落实一次性求职补贴49人2.45万元、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贴756人24.72万元。对无法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就业脱贫人口,充分利用光伏电站收益资金,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33个。
狠抓后续帮扶,创新实干,推动搬迁群众安居与乐业同实现
2011年到2020年,定边县累计从白于山区搬迁群众13.7万人。
搬迁群众到新的社区后,新的生活开始了,但“痛”与“乐”并存。如何高质量续写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让“心安处”成为“新家乡”?帮扶干部和搬迁群众共同努力着。
一辈子“靠天吃饭”,如今乍然来到繁华的城镇,群众最担心的是如何找到一份新工作。
“过去我们全靠种几亩地和外出打工来维持生活。大山里很干旱,种地的日子也很艰难。”搬迁户闫彩虹说。2018年闫彩虹一家四口搬入新乐社区,按照易地搬迁政策住进了两室一厅的房子,但文化程度不高等原因让她在找工作问题上犯了难。
2023年全县25个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全部配齐,配套幼儿园、小学、初中各12所,配备卫生室25个,建成农贸市场2个、养老服务中心1个。
为了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定边、宝应两县借助“苏陕协作”平台,按照“移民搬迁建社区、依托社区办工厂、办好工厂促就业”的发展思路,在新乐社区先后创新建设剪纸工厂、柳编工厂、说书剧场等,让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的同时,更好地传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先后聘请5名省、市工艺美术大师入驻剪纸工厂,陆续吸引移民工人110余人,其中脱贫户约占80%。
“现在我在剪纸工厂上班,一个月下来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补贴家用的同时,一年到头还能攒不少钱。”闫彩虹说。
为全面帮助搬迁脱贫劳动力就业,全县将易地搬迁脱贫人员全部纳入就业帮扶体系,进行防返贫动态监测。定期更新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信息台账,对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信息进行动态监测;通过组织招聘活动、微信公众号宣传、“秦云就业”小程序、小区宣传栏等多种形式,为易地搬迁劳动力送政策、送岗位,实现易地搬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此外,为更快实现社区融入,全县通过配建“日间照料中心+智慧养老服务”为老人送上点滴关爱,同时社区还按照“一网格一代办”的标准,成立了由网格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的“代办队”,对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困难家庭积极开展帮办代办服务。
突出亮点培育,培树标杆,示范推动乡村振兴显成效
2023年,定边县注重亮点培育,挖掘形成“三位一体”保障激励干部,“榫卯式”乡村捆绑发展模式、“新引擎”激活党建密码、“多元化”开展基层轮训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自主化”发展的典型经验模式,2023年以来累计在中央和省市各级各类媒体刊发宣传稿件1149篇。
以“三位一体”保障激励干部,激发驻村干部内生动力。建立“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政治上激励”的“三位一体”驻村管理模式和“三落实”激励保障措施,即一是落实驻村干部的人身安全、健康生活等各项保障措施。由参扶单位按每人每日40元给予驻村干部生活补助,按每人每月100元给予通讯补贴,每年安排一次体检;二是落实每年3万元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用于必要的日常办公用品、必需的生活保障用品,必要的工作辅助劳务等支出,同时驻村干部在驻村期间参照享受所在乡镇干部补贴;三是落实驻村干部激励措施,选派单位拟提拔干部下派至一线,以驻村实绩优先提拔使用或晋升职务职级。以“三位一体+三落实”组合拳,激励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践行初心、争当先锋、大有作为。
以“榫卯式”发展模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持以“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为主线,紧扣“建设富裕、绿色、文明、幸福、魅力‘五个定边’”目标,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行动”,着力打造三种“榫卯式”发展模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新引擎、增添新动能。乡村“村支部带头人+党员”模式:在全县范围内遴选出70个行政村,每村投资30万元用于发展肉羊或肉牛养殖产业,并通过“借羊(牛)还羊(牛)”或“借羊(牛)还钱”模式,带动广大村民发展养殖业;“面子+里子”模式:深入推进乡村厕所革命,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凝聚乡村共同体意识,提升公共服务设施,乡村人居环境越来越有“面子”。“基层党组织+乡贤”:进一步凝聚发展智慧、汇集乡贤力量,鼓励走出家乡的乡贤广泛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基层建设工作,通过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乡等方式助力家乡发展,走出一条“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
以“新引擎”激活党建密码,推进基层治理“自主化”发展。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及手段方法,通过树立文明风尚,发挥“三治”作用、创新数字化赋能等创新方向和路径,强化党建引领,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力量,全力融合村庄“三治”,逐步实现乡村社会“向善治理”“善者治理”和“善于治理”,着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让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以“多元化”开展基层轮训,提供全面振兴人才保障。开展基层干部“乡村振兴”集中轮训,全方位突出针对性、实效性、灵动性和全面性,人员实现省市县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全县村党支部书记及非一肩挑村集体经济负责人全覆盖,课程聚焦乡村振兴理论政策,乡村建设和乡村规划、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等方面,内容增设健康教育、团建活动和文艺党课的党建融合品牌,方式采取“多元化教师授课+立体化经验交流+个性化乡镇分管答疑+成效性培训测试”,确保轮训人员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为。
文章转自网络,若有侵权必删。
联系我们
全国服务热线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汇源智能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