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首页>>新闻资讯>>行业动态

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红玲:以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日期:2025-03-10 10:04:43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新质生产力”列为关键词,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农业现代化擘画了新蓝图。作为农业大省,湖北依托丰富的科研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与创新实践,正加速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注入澎湃动力。在接受采访时,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红玲建议,应该乘势而为,进一步加大对湖北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夯实农村基建,以科技之力激活乡村全面振兴“一池春水”。

“湖北科研资源集聚,能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智力引擎。”王红玲说。湖北拥有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73家涉农科研机构,汇聚15位涉农院士,形成以湖北洪山实验室为代表的创新平台集群。该实验室聚焦生物种业、智慧农业等领域,开展基因编辑、智能农机等前沿技术攻关,成为农业科技“从0到1”突破的核心阵地。在种业创新领域,湖北成果斐然。水稻品种“两优287”以高产、抗逆特性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水产种苗如团头鲂“华海1号”推动养殖业提质增效。

“湖北的‘智慧虾稻’模式正是这一方向的典范。”王红玲告诉记者,在潜江,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作物生长数据,农民通过手机实现精准投喂与灌溉,小龙虾产量提升20%—30%,农药使用量减少15%—20%。这一模式不仅破解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困局,更通过数据驱动重构生产流程,成为全国虾稻共作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此外,湖北积极推动农机装备升级,加快国产适用农机研发应用。例如,微型农机在传统梯田的推广,实现了良田、良种、良机协同,助力单产提升。尽管成效显著,王红玲在基层调研中发现,湖北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如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农村基建薄弱、农业人才结构性短缺等。

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到中央一号文件,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愈发清晰。对此,王红玲建议中央加大政策倾斜,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农业“卡脖子”技术攻关,优化南繁硅谷等平台与湖北的联动机制;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成果转化体系,推广“订单式研发”模式,缩短技术落地周期;深化校企合作,培育既懂技术又擅经营的“新农人”,并完善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吸引青年扎根乡村。

“未来,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与创新实践的深化,湖北有望成为全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示范田’,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大力量。”王红玲说。

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24小时免费咨询:1838016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