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首页>>新闻资讯>>行业动态

农业智能化技术助力京郊小型化园区提质增效

日期:2025-03-28 09:29:15

设施农业在保障首都“菜篮子”稳定供给方面意义重大。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推动其与农业的融合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近日,记者来到了密云区八零农夫家庭农场,了解这个小型化园区在智能化技术加持下发生的蜕变。

密云区八零农夫家庭农场位于河南寨镇沙坞村,园区总占地面积30亩,其中棚室面积15亩,有8栋柔性温室和2栋冷棚,主要种植口感型番茄和红颜草莓,是北京市一个典型的小型化园区。近一年,北京市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在这里开展了设施农业智能化技术体系熟化推广,集成应用了园区数字化管理、温室环境智能控制、水肥药智能调控技术体系,改变园区传统粗放式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构建“耕、种、管、收”全流程少人化、机械化、数字化的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帮助园区向智慧农业成功转型。

园区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涵盖园区规划、生产计划、农事管理、产销管理等多个方面,为园区提供“人财物产供销”综合数字化管理方案。通过农场业务标准化和管理数字化,以数据流为导向优化生产流程和资源配置,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整体运营效率。比如,在生产种植模块,能清晰呈现作物种植种类、面积、采收期等信息,方便管理者合理安排农事活动;产销管理模块则助力农产品销售,实现精准营销。

温室环境智能控制技术体系的应用,让八零农夫家庭农场的生产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一系列智能设备如园区环境监测设备、温室环境监测设备等被安装部署。这些设备可实时采集温室环境、图像以及园区环境信息,种植技术人员通过控制系统指令,实现温室卷被、卷膜、光照、环流风机等设备精准联动控制。同时,集成作物生长模型和温室环境调控模型,为农作物生长营造适宜环境,形成“一批装备+一套模型+控制系统”的设施生产智能化体系。

水肥药智能调控技术体系的落地,实现了园区灌溉与施肥的一体化。园区安装2套温室智能施肥设备,依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肥规律,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节水节肥节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农产品溯源技术体系为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应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溯源系统,集成多方面信息生成“京品码”,实现生产者、消费者、监管者信息互联互通。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农产品全环节履历信息,增强对产品质量的信任;生产者也能借此开展精准营销。

该项工作成效显著,不仅构建了柔性温室环境智能化技术方案,实现温室环境精准感知和智能调控,还构建了温室技术体系的融合应用场景,覆盖园区生产全过程,同时探索出适合小型化农场的智能化技术体系,提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经测算,项目应用后节省劳动力投入20%,减少水投入11%、肥药投入12.5%,园区使用者满意度达96.6%。

“数字中心带来的这些技术和设备,彻底改变了我们农场的面貌。”对于园区的变化,八零农夫家庭农场负责人杨秋有着深切感受,他进一步介绍:“以前我们种地基本靠经验,效率低、成本高,还担心农产品质量没保障。现在,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我们不仅能清楚掌握农场的每一处情况,安排生产更科学,而且智能设备的使用让环境调控更精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都提高了。”

“这个项目不仅提升了八零农夫家庭农场的生产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为北京地区的小型农场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在智慧农业领域的投入,探索更多可推广的模式,助力首都乡村振兴。”北京市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科技科副科长张辉鑫表示。

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24小时免费咨询:1838016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