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倒伏的防治及补救措施
玉米倒伏现象在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不仅影响着玉米的产量,而且还影响玉米收获,尤其是机械化收获。玉米倒伏是由外界因素引发的农作物茎秆从自然直立状态到永久错位的现象,它分为玉米茎秆倾斜或折断,包括根倒、茎倒和茎折断。近年来,由于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以及不利气候因素的增多,倒伏已经成为限制玉米高产稳产的制约...
2022-07-11
-
自从用上小滴灌 旱地变成“致富田”
天刚微微亮,一个忙碌的身影就出现在豌豆地里,右手戴的红袖标在一片绿色之间变得格外显眼。仔细一看,红袖标上还写着几个字:铜厂烟站西山村组长。戴红袖标的人名叫杨鹏城,是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铜厂乡西山村西山村民小组的组长,还是当地铜厂烟站的烤烟辅导员。杨鹏城在介绍滴灌设施。“我们都信任杨组长,这些年跟着他学...
2022-07-06
-
河南:广筑良田 粮丰仓盈
眼下,在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西下洹村高标准农田施工现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几台挖掘机正在忙着平整路基。趁着夏收刚过,林州市多个乡镇抢抓时机、开足马力,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坐落在太行山区的林州市,今年投资1.11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4600多公顷,项目涉及9个乡镇60个行政村。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林州市进一步...
2022-07-04
-
陕西横山: 特色产业致富推开幸福门
无定河两岸5万亩机械化水稻插秧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现代化智慧农业让大棚里的秧苗涨势喜人,马家梁标准化羊舍正在加快建设……初夏5月,走进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一幅产业兴旺的秀美画卷展现在眼前。筑巢引来“金凤凰” 移民村强起来雷龙湾镇沙峁村是王圪堵水库整村移民搬迁安置村,全村总土地面积36平方公里,总人口568户2254人。如何让村民移民后真正有一个安居乐业的栖息地?“道路修得再笔直宽阔、房子修得再漂亮,村子没有稳定的产业,村民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很难让村民稳得住、留得住。”雷龙湾镇镇长马浪说,为破解这些难题,镇村两级领导班子通过多方调研,结合资源优势,最终决定首先通过“筑巢”——争取799.1万元投资建设升级现代农业产业核心区,建成并投入使用4500平方米的种苗培育中心、覆盖1200亩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设施蔬菜种植拱棚139座、库容1800立方米的蔬菜保鲜库、8000平方米的蔬菜交易中心和现代农业智控中心等项目。很快这些举措引来了“金凤凰”——省级龙头企业鸿丰农产品公司找上了门,双方一拍即合,签订了合作协议,由该流转土地1200亩进行蔬菜种植,主要种植西瓜、香瓜、黄瓜、豆角等40多种果蔬,每个拱棚年产蔬果2-5吨,可获利2万元左右,基地运营一年概算产值达900万元左右,可获利400余万元,每年能提供务工8000多工时,村民务工收入可增加约160万元。“今年打工比较近,以前打工跑榆林市区,现在家门口就近打工补贴家用,接送孩子上学也不耽误。”现年36岁的杨焕梅高兴地告诉记者。养羊收获“致富经” 幸福感扑面来横山区城关街道办马家梁村是远近闻名的养羊大村。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铺开,马家梁村羊子养殖更是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将横山区传统的羊子产业展现出了新形象。如今,走进马家梁村,窗明几净的二层小楼,绿树成荫的文化广场,整齐有序的标准化羊舍,底蕴深厚的羊文化馆,幸福感扑面而来。马小红从事陕北白绒山羊高效养殖10多年,年养殖羊子200余只,家庭年收入超过15万元。收获“致富经”后,在他带动下,其所在的小组家家户户搞养殖,年人均纯收入达2.84万元。“马家梁村现存栏陕北白绒山羊1.5万只,年出栏羊子5000多只,人均纯收入达1.8万余元。”横山区城关街道办马家梁村党支部书记杨培军介绍,为巩固提升陕北白绒山羊养殖示范基地建设,该村今年通过村民自筹与争取项目资金相结合的办法,预计总投资2442万元,新建占地120亩的标准养殖基地,其中包括42个崭新的羊舍。他说,“养殖基地集饲草加工、管理和养殖、交易为一体,建成后饲草管理会更规范、养殖效益会更好。”“今后横山区将紧盯羊肉产品研发、养羊技能培训、良种繁育推广、智慧畜牧应用、绿色养殖示范五大领域,充分发挥典型示范、辐射带动效应,不断延长羊产业产业链,力争实现“十四五”末羊子饲养量360万只、羊肉年产量3.7万吨、羊产业链年产值180亿元的发展目标,并建成全省肉羊产业强区、全国羊产品名区。”横山区畜牧局副局长黄尧讲。撂荒地变丰收田 腰包包鼓起来初夏时节,正是水稻插秧的黄金期。无定河沿岸昔日的撂荒田早已变成了丰收田,在一望无垠的水稻种植基地,数十台轰隆隆的插秧机来回穿梭,用嫩绿的水稻秧苗将水田“染”绿。全国种粮大户乔俊宏今年共种植水稻6000多亩,全部采用机械化插秧。为提高作业效率,他还购置专业植保无人机,重点开展施肥、洒药等作业,计划用20多天时间完成插秧作业。“村民除了可以通过土地获得分红,还可以参与到翻耕稻田、大棚育苗、运苗插秧、田间料理等方面,真正可以让收入多起来,腰包鼓起来。”乔俊宏高兴地说。水稻种植是横山区一大特色产业,横山区连续出台多项扶持奖励政策,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推动水稻产业发展。横山区农业产业办公室主任王久国介绍,“今年安排扶持资金80万元,引进了5台高密度的高速插秧机,每亩可以增加秧苗密度20%,预计每亩增产100公斤。”据悉,今年横山区水稻种植面积5万亩,其中稻渔绿色综合种养面积4万亩,并设置一个核心示范区,重点建设集稻田画、科普、休闲农业、稻渔新品种(稻鱼、稻鳅、稻鳖、稻虾)养殖的示范园,通过深挖农渔文化、立体养殖、生态保护,休闲观光等发展潜力,探索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径,带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走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的农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横山区委常委、副区长白银喜告诉记者,去年以来横山区坚持产业现行,做大做强现代品牌农业,通过整合资金,加快构建“一带三区多点”的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让致富产业正真推开百姓的幸福门。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2022-06-21
-
安徽:国有农场产粮力量节节攀升
这两天,在安徽省安庆市境内的九成畈农场集团小麦收割现场首次试点使用无人驾驶收割机:来自中联重科的技术人员设置好相关参数,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沿着规划好的路径自主收割小麦。不一会儿,数百亩的小麦就颗粒归仓。这样的智能化收割场景震撼了附近的种粮农民,纷纷表示也想像农场这般种粮、收粮。长江之畔的九成畈集团是优质粮油生产供应基地,历史上并不是小麦主产区。“随着小麦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增,种植水平不断提升。今夏小麦种植面积3.8万亩,亩产达到800斤。”九成畈农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俊介绍说,优质的小麦吸引了包括山东、河南、江苏的知名面粉企业竞相前来洽谈采购,小麦出厂价格每斤1.54元。今年以来,九成畈农场集团以省级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实施智慧农场项目建设,依托已经建成的5G基站,探索运用5G网络对农业项目区开展智能灌溉、植保监测和气象监测等全程立体智能测控,做到影像、分析、应对“三同时”,实现病虫草害自动预警预报、智能化全种植周期管理等应用场景,满足农业精细化管理需求,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全面提高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此外,还推广了稻麦病虫草害无人机防治方法、激健减肥减药技术、肥料控释缓释技术,农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依靠科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国有农场承担起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示范引领农业经营主体科学化、现代化种粮。合肥市庐江县的白湖农场种植小麦面积达到10万亩。它不仅是“江淮粮仓”,还是安徽省小麦产业体系巢湖综合试验站的科研基地。近年来,该农场紧紧围绕小麦产业出现的新情况开展科学研究,为当地农民解决困扰生产的问题,先后选育了多个国审小麦新品种,积极助力乡村振兴。“自主选育稻茬麦种子白湖1号、白湖4号测产达到高产水平,尤其是白湖麦1号经安徽省种子管理站等部门测产更是达到了亩产539.64公斤。”白湖农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松洋告诉记者,这将为充实皖产优质稻茬麦品种库尽一份力量。随着南方农场的陆续开镰,安徽夏收也自南向北正式启动。据悉,今年安徽省小麦种植面积约4280万亩,总体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目前全省“三夏”抢收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月底主产区将大面积收割,届时全省将投入联合收割机20万台,力争10天左右基本抢收完毕。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2021-02-19
-
水肥一体化绿色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中方县委县政府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现代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实现水肥高效利用为目标,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依靠新型节水节肥技术推广,推进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结合,实现节本增效、绿色增效、提质增效,赋能全...
2021-02-19
-
坐果灵这样使用,果实膨大快,杀菌治病又增产
番茄、茄子等茄果类蔬菜,在开花结果期,最容易发生落花落果现象,使用坐果灵,不仅能防治落花落果...
2021-02-19
-
加快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
近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编制印发了《陕西省“十四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加快全省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农业物质装备支撑。...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