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工程”筑牢沃野粮仓——黑龙江省望奎县打造高标准农田纪实
日期:2025-07-18 09:16:42
盛夏时节,走进黑龙江省望奎县卫星镇水二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平坦的机耕路在苍翠的田野间蜿蜒,茁壮的玉米正在尽情地汲取地头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输送的养分。这个项目区实施高标准农田3.58万亩,包括土地平整、渠道衬砌、水肥一体化、机耕路等建设内容,将过去的低产田建成了高产田。
望奎县地处黑龙江省绥化市寒地黑土核心地带,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9年以来,望奎县累计投入资金25.8亿元,实施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141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2%。
为了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和效果,望奎县坚持严字当头,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将高标准农田打造成经得起检验的“良心工程”,在黑土地上筑稳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实“粮仓”根基。
设计好——确保每一寸良田的改造方案都“接地气、顺民意、合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是龙头,设计是根基。
望奎县地处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过渡带,地形复杂。如何保证高标准农田设计的科学性、实用性?
“我们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严格落实‘实地踏查、群众参与、部门会商、专家论证’制度,让设计方案‘接地气、顺民意、合标准’。”望奎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服务中心主任张伟成说。
深入调研,问需于民。围绕旱能浇、涝能排、机能耕、产能增的建设目标,望奎县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实地调查研究,因区制宜,广泛听取当地干群的意见和建议,按需施策,统筹规划,最大限度满足当地需求,确保规划设计最大程度契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和农民期盼。
部门联动,专业协同。强化跨部门协同机制,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环保、水务、交通、电业等部门密切沟通,提供专业意见和指导,确保设计与各部门的规划相衔接、相协调。
专家引领,确保规范。望奎县强化专家论证和技术审查,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黑龙江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试行)》,科学设计田块整治、灌排、田间道路、农田防护、输配电和地力提升等工程措施,确保设计既具前瞻性、科学性,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这种设计原则在望奎县卫星镇水二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地块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水二村是望奎县中部漫川漫岗区的旱田典型示范区。这里规划排水沟清淤19公里,将灌排工程、路网等配套衔接,形成从水源到田间完整的灌排工程体系。
“设计之初,我们就确定了以田块整治和水肥一体化为重点,与科技示范园区紧密融合,把良种良法、病虫防控和水肥一体化等先进要素植入项目建设中,提高耕地地力、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打造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较高的示范区。”张伟成说。
建设好——“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张图纸、一体推进”
工程质量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生命线,“高标准”的实现,源于对细节的极致把控。
“建立从项目规划储备到管护利用的全过程质量管控体系,从关键部位到每道工序,始终强调一个‘严’字,从严从实从细无死角监管,用事实说话,用质量检验成效,全域打造精品工程。”望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于海军说。
望奎县坚持模式创新,构建全链条管控体系。紧盯项目招投标、施工、监理等关键环节,探索“四五六七”的管理模式,即管控好资金、质量、进度、管护“四大核心要素”,设立纪检监察组、审计监督组、资金监管组、工程管理组和综合协调组“五个专项工作组”,把牢设计关、原料进场关、监理关、质量关、资金使用关和验收关“六个关口”,强化省、市、县、乡、村、户、媒体“七方监督”。
“高标准农田建设期间,我们选派村民代表几乎每天都在现场监督,全程参与建设过程。”望奎县东郊镇正白前二村党总支书记赵子玉说。
为了保证建设质量,望奎县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标制和监理制,建立质量管理、内部控制、监理管理制度,实现推进项目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压实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责任,严把施工五大员和监理履职关,落实每村一名监理员驻场旁站制度,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高标准农田技术规范、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施工,不得随意改变图纸设计,不准降低标准,确保建设质量的一致性。
“每一条路、每一条沟都建档立卡,留有影像资料。每公里生产路取横纵面6个点,检查宽度、厚度和压实度,严格要求山皮石粒径和含土量,坚决杜绝不合格原材料进场。”望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文学说。
针对增发国债项目面积大、区域分散、专业人员少、监管难度大的实际情况,望奎县抽调精干力量,160余名监管人员直插一线。除纪检、审计、资金和协调组外,从部门和乡镇抽调人员组成8个工程管理组分区划片,驻守一线、严看死守、全程管理、实地督导。乡村全程参与选址、设计、实施、验收和管护,选派60名村民代表协助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村民代表前期有设计踏查的基础,手中有设计图纸,清楚每一条路、每一条沟的标准和质量要求,实现项目建设安全可控、质量过硬、进度达标。县审计局聘请8家审计公司进行全程结算审核,监理单位派40名监理员驻场监督,实行全过程质量监督。
管理好——“县负总责、部门协调、乡级监管、村级主体”的长效管护机制
如何让高标准农田长久发挥“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效益?关键在于破解“重建轻管”难题。
在莲花镇信六村,田间道路通达顺畅、移交的工程设施完好。
“为了管护好这些设施,我们村成立了管护小组,制定了工程管护和使用制度,每个屯指派责任心强、熟悉本屯工程设施现状的村民代表担任管护员,分别负责井电、路、桥涵等设施管护,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维修。”信六村党总支书记包春光说。
农户是高标准农田的最终受益者,望奎县提升农户“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管护的积极性,实现“全民参与”,每一口井、每一条路都有专人管护。实现了“要我管”为“我要管”,确保项目良性运行、长久发挥效益。
为明确职责,规范建后管护工作,望奎县制定出台《望奎县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建后管护办法》。县级层面,县农业农村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乡级层面,乡镇政府承担主体责任,负责管护工作的落实;村级层面,村委会作为管理维护的主体,具体负责工程设施的日常巡查、问题上报和养护管理。
管护需要资金,这是高标准农田设施管护的最大难题。钱从哪里来?看望奎县如何破解。
“我们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服务中心设立管护专户,将农业执法罚没收入和相关预算经费纳入专户管理,形成一个管护‘资金池’。乡镇根据实际需要,向专户提报申请,经确认后拨付维修经费,由乡村负责组织实施。”张伟成介绍。
不但如此,望奎县还引入保险公司,探索高标准农田“保险+建设+管护”全环节综合服务模式,保障设施损毁、工程质量缺陷、附加第三者保险等风险问题,实现建设及后期损毁的风险兜底,解决管护经费不足、维修不及时等难题。
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联系我们
全国服务热线
18380160036
公司:成都本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汇源智能产业园